程勇指出,華媒作為傳播中國聲音的“信號中轉站”,要廣交各界朋友,獲得當地社會的認同,特別是要用當地國家的通用語言來刊播新聞,才能被當地主流社會接受,也才能更好的為中國、為境外華僑華人服務。
印度尼西亞《國際日報》新媒體社長章維佳30日在廣西南寧表示,印尼華文媒體正以多領域的文化認同感傳達中國文化,同時以新媒體業態傳播中國文化,進一步凝聚僑心,緊密聯系海外僑胞與各界人士,有深度、廣度地融入海外主流。
東盟地區華僑華人數量眾多,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華僑華人迎來難得發展機遇,可憑借自己的特殊優勢為中國和所在國的合作發揮橋梁作用。
東盟華僑華人在促進擴大中國“朋友圈”方面,獨具優勢。新形勢下,東盟華僑華人應當好“民間大使”,積極參與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
何見霜邀請廣大海外華文媒體牽手南寧市僑辦,在融媒體時代,講好南寧“僑的故事”并傳向世界,為海外僑胞傳遞更多更豐富的南寧最新發展資訊,努力為加強南寧與東盟乃至世界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增進世界對南寧的了解和認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海外華文媒體所處的國家或地區具有其獨立的體系和環境,提供了多元的新聞報道空間。海外華文媒體可以通過深入調查和報道,用海外受眾聽得懂的語言,解讀中國的政策和理念,講述中國的發展與世界未來發展的緊密聯系,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中國,達到價值認同,減少對抗和沖突。
3月31日,2023年海外華文媒體“八桂僑鄉行”活動走進廣西玉林國際香料交易市場。
近日,30余家海外華文媒體在廣西南寧、玉林兩市開展“八桂僑鄉行”考察交流活動,“零距離”感受廣西前進脈動和發展前景。
海外華文媒體領袖、專家學者、僑商僑領等200余人齊聚一堂,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圍繞“聚焦華文傳媒促文明互鑒·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這一主題開展交流研討。
2023年海外華文媒體廣西交流會暨“八桂僑鄉行”活動日前在廣西成功舉辦。海外華文媒體領袖、專家學者、僑商僑領等齊聚一堂,進行研討交流、考察采訪,“零距離”感受廣西的前進脈動和發展前景。
來自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寨、菲律賓、德國、美國以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媒體代表實地感受千年瓷鄉北流的陶瓷文化,探尋當地陶瓷產品行銷海內外的“密碼”。
雄偉的城樓前,南越王趙佗頭戴盔甲,手握劍柄,騎著駿馬,率領千軍萬馬奔騰而來......進入廣西銅石嶺國際旅游度假區,壯觀的塑像群映入眼簾。